《爹》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

2024年4月23日,《全民阅读大会•2023年度中国好书》盛典于世界读书日当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19:30档(CCTV-10),综合频道22:30档(CCTV-1)播出,44种“2023年度中国好书”一一揭晓。

《全民阅读大会·2023年度中国好书》是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年度优秀图书盛典。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爹》荣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




2023年度中国好书”获奖作品

《爹》

百万畅销书《娘》作者彭学明,长篇小说新作。

对爹和湘西父辈的寻踪与描摹,呈现爹和湘西父辈的纷繁人生、中国男儿的家国情怀。

对湘西热土的凝望与膜拜,言说中华民族的宏阔画卷、烟火人间的一往情深。


所获荣誉:

1.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2.入选“中国好书”2023年12月榜单

3.入选“探照灯好书”2024年1月榜单

4.入选“文学好书榜”2024年2月榜单

5.入选2024年2月商报严选好书榜单读者人气榜单


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爹》是一部宏阔壮大的湘西父辈史诗,也是一部书写平民英雄、英雄平民、家国大爱的崇高之作,时间跨度从抗日战争延伸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小说巧妙地将嘉善阻击战、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有机串联起来,切进宏阔的中国历史和伟大时代,虚实相间地记叙爹和湘西父辈们为国为家的手足相守、生死相依、血脉相连,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民群众推动时代、创造历史、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历史的风云际会、时代的滚滚红尘,融入家云爹、武豪干爹等父辈所走过的艰难人生路,鲜活生动地塑造了一群壮志凌云、豪情万丈、英勇善战的湘西男性形象和聪明善良、坚忍不拔的女性形象。家国情,英雄气,民族义,是贯穿作品始终的精神内核。



作者简介:

彭学明,土家族,湖南湘西人。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全国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著有长篇纪实散文《娘》,散文集《我的湘西》《祖先歌舞》等。作品《我的湘西》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娘》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十九届、第二十届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专家推荐: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二十世纪湘西的风云激荡,化成山民坚韧的生活史和丰厚的风俗史,谱写出父辈大情大义的生命浩歌。情结衍生细节、故乡推演故事,动人心魄的变故、感人肺腑的心声、催人泪下的感念、发人深省的追怀,这一切必使《爹》成为近年罕见的深情与深思一体、震撼力与感染力合融的优秀长篇小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

《爹》是呈现湘西父辈和中国男儿的英雄志。小说在“爹”与“我”的情感线的铺陈中,还展开了多条社会历史现实的经纬线,全书故事错综复杂,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与巨大的人生变数。《爹》是书写半个多世纪中湘西波澜壮阔的历史变化的丰富面向的重要作品,对族群观念、家国情怀,以及人性、人情的广大意义和幽微之处洞见深刻,有着突出的社会学和伦理学价值。作品饱含深情、思虑深广,既倾心书写美不胜收的湘西“风景画”,也倾情描绘意蕴丰富的湘西“风俗画”,是献给湘西的激情澎湃的大地颂歌。一幅幅震人心魄的历史画卷,生动诠释“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是礼赞湘西父辈和中国男儿民族精神的人民史诗。这是《爹》这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

这是一部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由“爹”的角度,抒写父辈的生死歌哭,勾勒湘西的时移世变。由此,"爹〞便由具象走向了抽象,蕴含了丰沛的意象。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发生于湘西与湖南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与社会事变,使得作品具有由家人看家族、由家族看湘西、由湘西看中国的层层辐射的多重意义。


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潘凯雄:

透过彭学明笔下的《爹》,应该再一次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一方面,优质的文学作品总是会与时代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但这种联系一定是艺术地自然地发生而非教条地生硬地贴上;另一方面,所谓时代主潮、风云起伏之类也一定是不动声色地蕴藏于作品的人物、情节与事件等要素中而非教条口号式地嚷嚷出来。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

《爹》把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结合起来,打通了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界线,也把叙事和抒情两种叙述方式很好地结合,文体上的突破值得重视,打开了小说叙述的新空间。《娘》重在写情,《爹》则重在写“义”,重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的形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挑战“父权制”,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作家们开始自我反省,重新认识父亲。《爹》寻找父亲,理解父亲,重新阐释父亲,即重新认识传统,把传统文化中可贵的精华重新发扬光大。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

作者在小说中埋伏了一条线索,即“我”对父亲从憎恨,从不理解、不原谅,到最后了解、和解的一个过程。而这条线索的“埋”和“解”,正对应了一个个体的人对一个时代、对一段历史的走近、了解和认知的必然规律和路径。小说技法大巧若拙,使书中的人物、情节、故事乃至世界,就像一条河流一般自然地流淌,密集的故事情节饱满丰富,不落雕琢痕迹。这样的书写,极大保障了文本本身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可以说,这对时下比较流行的运用娴熟的文学技巧、华丽的语言来构筑一个玄虚苍白的故事的“炫技”式写作手法,也是一种纠偏和反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