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诗话译注集成》入选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近日,经国家出版基金专家评审并报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公示。 我社《日文诗话译注集成》项目入选。



日文诗话译注集成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超凡的影响力。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近邻,自古以来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就从未间断过,也可以说是“文化之缘”长期把两国联系在一起,共同创造着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在日本文化品格形成的漫长历程中,中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东洋史学者内藤湖南曾说:“所谓日本文化,其实是东洋文化、中国文化的延长,是同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的。”诗话是我国古代诗学理论的主要形式,也是东亚各国古代诗学理论的主要形式。东亚各国的诗话,受到我国诗歌文化以及诗话的影响,而又结合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既是中国诗歌文化跨文化影响力的明证,也是各国诗歌文化吸收力和创造力的结晶。在世界诗歌史和诗歌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诗话”最早源自中国,按照学界通论,欧阳修《六一诗话》被视为诗话真正意义上的滥觞。诗话传入日本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诞生过不计其数的日文诗话。自平安时代始,日文诗话在继承中国诗话传统的基础之上,走过了萌芽、成长、圆熟和衰落四个阶段,在内容方面,日文诗话在发展过程中则呈现出更为充分的“在地化”特征,融入了与日本传统诗歌(和歌、俳句、川柳等)相互比较的视角,为我们了解日本如何接受、吸收和消化中国文学提供了一面来自域外的参照之镜。

《日文诗话译注集成》以宏大的格局,精选其中的代表性著述加以细致译注。《集成》由十三卷构成,共计500万字,古代汉学家的精品自不待言,近代以来河上肇、吉川幸次郎、中西进等在中日文化史上做出杰出成就的文化巨匠所著诗话皆在其中。这在中国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史上尚属首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方诗话学便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新亮点,多次举办相关国际学术会议。《日文诗话译注集成》的问世,将标志着我国的日本诗话研究告别碎片化、个案化与局部化阶段,迈向全面、综合、整体研究的新阶段。这一研究,不仅可以为日文诗话写本文献的整理、译注与学术思考奠定基础,为学界研究者提供基本资料和指引,还可以深化中国诗歌诗话的国际传播研究,将中国诗歌研究与汉字研究的国际化向前推进一步,更是中国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的有力证明,未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必将更加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焕发出新的活力。《日文诗话译注集成》之全面性、基础性、双向性、跨界性、严谨性的鲜明特色,足以为新时代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学研究做出新贡献。


主编、主译简介:


王晓平

1947年8月出生于四川,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修先秦文学,从事日本古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以及亚洲汉文学研究。曾任日本福冈大学、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文部省直属机关日本国际日本文化中心客座副教授,先后任教于日本立命馆大学、茨城基督教大学、帝冢山学院大学,并在京都、秋田等地讲学。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汉文写本工作坊负责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东亚比较文化会议中国分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主要学术著作:《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佛典·志怪·物语》《20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亚洲汉文学》《日本诗经学史》《东亚文学的对话与重读》《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诗の交流史》《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日本诗经学要文校录》《日藏中日文学古写本笺注稿》等。主要译著:《唐诗诗语意象论》《日本论文选》等。主要论文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训释方法》《诗人与亡灵的交欢》等60余篇。参与《中国文学百科词典系列》《儒林外史词典》《翻译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