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0后”作家与乡土血脉的当代传承活动在山东书城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7日上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主办的“中国‘70后’作家与乡土血脉的当代传承”活动暨读者见面会在山东书城隆重举行。活动围绕张丽军教授的两部新作《乡土血脉与当代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新乡土中国》展开,吸引了文学界、学术界代表及众多读者参与,共同探讨“70后”作家在时代浪潮中如何以文学书写乡土中国的精神传承与创新表达。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军,山东作协副主席陈文东,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李掖平,山东作协副主席、“70后”著名作家刘玉栋,山东省作协主席团委员、“70后”著名作家东紫,济南市作协副主席、“70后”著名作家常芳,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马兵,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丛新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张艳梅,山东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冯晖,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杨莹出席了本次活动。

山东作协副主席陈文东致辞

活动伊始,山东作协副主席陈文东致辞。他向张丽军教授和山东文艺出版社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张丽军教授的研究成果。他指出,两部著作把张丽军教授最擅长、最有心得的两个研究领域贯通了起来,是他持续深耕“70后”作家作品研究和乡土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集结了张丽军教授近年来对于“70后”作家的研究成果,对“70后”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对“70后”作家在文学经典化进程中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两本书中山东作家占的比例都非常大,这充分显彰显了张丽军教授的乡土情怀和对山东作家的厚爱。

新书作者、暨南大学教授张丽军登台分享创作心得

随后,新书作者、暨南大学教授张丽军登台分享创作心得。他表示,这两本书凝聚了自己多年对“70后”作家作品的追踪研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每一代作家都在不断地探索。他分享了自己持续追踪研究“70 后”作家作品的初衷和缘起,并表达了自己作为山东人,立足乡土大地,自然而然去关注山东作家的深厚情感。“我们都是历史的中间物,在进化的链条上,我们都是一体的。”他指出,“70后”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是非常丰富而独特的一代。在研究过程中,自己和作家、批评家朋友一起思考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这正是研究的意义所在。希望和大家一起去思考、去探寻,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看见我们中国乡土的新生与希望。

“70后”代表作家刘玉栋、东紫、常芳互动对谈

活动现场还邀请到刘玉栋、东紫、常芳等“70后”代表作家,以及李掖平、马兵、丛新强、张艳梅等学界专家参与互动对谈。嘉宾们从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探讨了“70后”作家如何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记录社会变迁、挖掘人性深度,并赋予乡土文学新的时代内涵。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指出,绝大多数的“70后”作家是在经历了左右摇摆的撕扯之后,用自己的强大心智去弥合来自社会和时代的拉扯的。有拉扯才有张力,有张力才有空间,有空间才有发挥自我写作价值的天地,正应了这样的一个规律。张丽军关注自己身边的同时代写作者,对他们的感同身受和他非常优秀学术积淀和理论功底,让他在“70 后”作家传统与现代的缝合间找到了切入点,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生活共情力和时代共情力。

李掖平、马兵、丛新强、张艳梅等学界专家互动对谈

在读者提问环节,现场观众踊跃发言,围绕乡土文学的未来发展、个人在创作中的困惑与思考等问题与张丽军教授展开交流。

现场观众提问发言

活动结束后,张丽军教授为现场读者进行新书签售。许多读者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学对时代与土地的深情凝视,并期待从书中获得更多启发。

现场签售

嘉宾合影